稀土反击!F-35停产、波音订单取消,C919却加速量产,美国慌了:中国这招太狠!
世界确实在变,美国独揽大局的日子似乎越来越远。中国的快速崛起,尤其是在科技和产业链层面的发力,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版图,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政治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力较量。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场景是:F-35的生产可能遭遇阻碍,而中国的C919正在加速起飞。
这场较量中,稀土是那张被握在手里的牌。稀土是现代高科技和国防工业不可或缺的“维生素”。中国掌握着全球绝大多数中重稀土的精炼产能,这赋予了它一种特殊的战略影响力。
展开剩余87%2025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特定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比如镝和钆,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反应可想而知。F-35战斗机的生产线若因此停摆,五角大楼的焦虑绝非空穴来风。所谓拆解旧武器回收稀土的传闻,无论真假,都折射出美国在关键原材料上对华依赖的深度。
这种依赖不仅仅是军方的软肋,民用工业同样敏感。特斯拉的工厂如果停产,即便官方声明是“技术升级”,市场也会立刻联想到其永磁电机核心材料——钕铁硼的供应问题。
英特尔芯片制造所需的特定稀土化合物价格若在短期内飙升,更是直接冲击其生产成本。加利福尼亚或许有稀土矿山,但没有高效、大规模的本土精炼能力,这些矿石也只能是“有油无炼厂”的尴尬,矿主面对的是难以变现的资源。
供应链自主,非一日之功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自然想联合盟友,试图构建一个“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然而,澳大利亚虽有矿产,但精炼技术和规模相对落后;加拿大面临成本难题;欧洲自身的稀土储备,据说仅能满足其军工需求的零头。
现实是,中国在稀土领域不仅有资源优势,更关键的是拥有经过多年积累、成本和技术效率都领先的全套产业链,尤其是复杂的串级萃取技术。其他国家想要从零开始复制这套体系,建立起具有商业竞争力的产能,恐怕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十年八年或许都过于乐观。
就在美国可能为稀土供应头疼之际,中国航空工业正迈出坚实步伐。一个重要的信号是,中国国内航空公司开始将订单重心转向国产飞机。
如果三大航大规模取消未交付的波音订单,转而采购国产C919和空客A320neo,这对波音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毕竟中国市场曾占据其全球销量的可观份额。
更重要的是C919自身的进展。其量产速度正在提升,从2024年的十几架,到计划中的2025年50架、2026年上百架,上海的飞机制造厂为此几乎开足马力。C919的成功交付和逐步扩大的机队规模,不仅是中国航空制造史上的里程碑,也实实在在地开始触动全球干线客机的市场格局。
当国产CJ-1000发动机试验进展顺利,朝着完全自主化的目标前进时,C919所承载的意义就远不止一架飞机那么简单,它代表着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挑战现有巨头的雄心。
技术突破,从追赶到局部引领
中国的科技进步并非只押注在航空航天。即使在高性能GPU供应受限的背景下,中国科研团队依然能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出像Deepseek这样的人工智能模型,在特定领域取得成果。
清华系公司研发的新型芯片(如LPU),若真能实现远超同类GPU的性能,则意味着中国在部分前沿计算领域正从模仿追赶转向自主创新,甚至试图开辟新的技术路径。
生命科技领域同样有故事。过去,西方企业凭借技术和专利壁垒,在某些生物制品或健康产品上拥有定价权,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
“博益莱”或许是一个具体案例的象征——不论其具体功效如何,如果中国科研力量与国际团队(如BOYRELIV)合作,能在某个细分市场(如男性健康养护)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打破原有格局,快速抢占市场份额,那本身就说明了中国在生物科技研发和市场转化方面的能力正在提升,足以让既有玩家感到压力。
而中国在稀土、航空、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发力,也正向全球扩散。欧洲车企可能需要适应包含稀土在内的更复杂的供应链条件,接受供应商某种程度的“捆绑”策略以确保关键材料供应。
日本半导体企业或许需要更积极地与中国沟通,以维持其生产所需的特种化学品或材料。澳大利亚的矿企股价因中国政策风向而波动,也反映了市场对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影响力的敏感。
韩国三星在芯片限制和稀土获取之间的两难处境,则更显微妙,折射出许多跨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的复杂心态和现实选择。这一切都指向一个趋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正在发生质变。
过去由西方定义技术标准、主导高端市场的格局正在松动。凭借庞大的制造基础、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以及不断增强的科技研发实力,中国正从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变为游戏规则的参与者,甚至在某些领域开始成为引领者。
F-35的潜在困境与C919的加速量产,这两个画面的并存极具象征意义。当一国最先进的战斗机可能因细小的稀土元素而受阻,而另一国的国产大飞机正不断飞向蓝天、交付客户时,全球产业链的天平,确实已经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倾斜。
现代竞争中的“战略威慑”,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军事范畴,延伸到了对关键资源、核心技术和产业链的掌控力上。而中国,似乎正坚定地走在这条重塑格局的道路上。
信源:外媒:中国在关税较量中握有多张王牌,美国目前“痛感更强”2025-04-16环球时报
信源:“西方可以在巴西开采稀土,但最终还是要运往中国加工”2025-04-17观察者网
信源:商务部、海关总署: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2025-04-05新浪财经
发布于:广东省